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专题专访 » »  安徽省美术成就、合肥市重大题材美术创作

 

从文化体制改革的视角、以务实发展的思路
建立独特有效的群体式美术创作平台

合肥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十年探行

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  王浩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是合肥市文联所属的无编制非盈利的学术性机构,于2001年8月成立,在合肥市文联的直接领导下10年来做出了轰动安徽美术界的优异成绩,因其而产生的“合肥美术现象”在中国美术界引起关注和好评。

 
    美术创作中心是市文联体制外机构


    2001年8月市文联文研所画家张国琳递呈了成立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的申报书,合肥市文联党组对此动议非常重视,从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给予肯定和支持,当月就以合文联(2001)43号党组文件正式批准。
    美术创作中心负责人、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国琳是中心唯一的合肥市文联事业机构在编人员。中心无分文编制内经费,所有秘书组成员、办事人员和经常参与创作活动的50余名合肥中青年画家全是市文联编外人员,酬劳自行解决。
    2001年以来,美术创作中心组织的十余次省以上重大美术活动的经费是由政府专项经费和中心自筹两部分解决的,如2006年12月2日至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国工笔画学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 “2006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展”在政府专项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由中心成员从社会筹集40万元,并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操作完成的。

 
    合肥美术创作中心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脱颖而出


    2002年底美术创作中心就启动了首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张国琳组织了5位中国画人物画家,进行组合长卷《江淮风流——安徽历代名人图》的创作,表现了安徽区域文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同时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老子、庄子、华佗、曹操、曹丕、曹植、王番、嵇康、毕升、梅尧臣、朱熹、李公麟、程大位、渐江、邓石如、程长庚、方以智、戴震、方苞、吴敬梓、梅文鼎、王茂荫、詹天佑、胡适、陈独秀、陶行知、黄宾虹、朱光潜、邓稼先、杨振宁等80位安徽历代文化名人。这批作品是在六尺竖幅宣纸上用中国画人物绣像组合成长卷形式进行的,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这种艺术形式是新颖的,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长卷完成后长期在大蜀山安徽名人馆陈列,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及各地美术界人士参观后也给予高度评价。
    2003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要求省美协为安徽驻北京办事处“安徽大厦”画一幅反映安徽历史文化传统的壁画。时间紧迫,安徽省美协紧急让任省美协副主席的张国琳召集了以合肥地区中青年画家为主的7人创作组,在张国琳创作的《江淮风流——安徽历代名人图》的基础上,在短短的26天里画出了一幅高2米宽10米的巨幅写意工笔重彩壁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当作品装置在北京“安徽大厦”大厅的次日,闻讯赶来的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画幅面前非常兴奋,连连感谢安徽的画家为家乡所作的贡献。
    以合作创作《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成功为契机,在创作组原7人基础上又吸引合肥地区为主的9位中青年工笔重彩画家参加,以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为平台,形成了安徽第一个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群体成立了艺术委员会,提出了 “立足皖山徽水,依托徽学底蕴,继承徽派文脉,营造徽式语境,构建徽派工笔重彩画艺术”的基本理念。其成员自发地会聚在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习作交流、新作品观摩,请名家指导、外出采风、在省内外举办展览、出版画集,通过不断的创作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核心审美理念,典型地域画风和突出领军人物的美术群体。
    这个群体于2006年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操办了“2006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展”,此展轰动了京城美术界,着实掀起了一场“安徽合肥工笔画”热。开幕第一天,当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兴致勃勃看完画展后就激动地说:又一次徽班进京!时任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说:这个展览为中国工笔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说:合肥画家以创作研究为主旨,这在当今浮躁风气下,他们的努力显得尤其可贵。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王兰介绍说:近几年来一个省份的单画种作品展在北京能产生这样的热烈效应是很少见的。工笔重彩画晋京展使合肥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的学术活动达到了黄金阶段。此次画展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次主办省级工笔画展,其意义非凡。此次画展也为打造合肥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合肥城市艺术知名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

 
合肥美术创作中心版画创作群体务实而富有成效


    2002年安徽美协在合肥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由此在合肥引发了一股版画热潮,冲着对版画独有的艺术特性的喜好,合肥一批从事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创作的中青年画家在几个版画家的引导下形成了合肥版画创作群体,将版画创作当作新的绘画实践,从此一发不可收,参加人数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人。他们定期集聚在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版画工作室,进行版画的交流、研讨、创作。面对版画的制作、印刷的工艺过程,大家从新鲜好奇到沉迷钻研,经常是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为了更好的学习掌握版画语言和技法,合肥版画创作群体聘请师松龄先生作艺术总监,师老生前对合肥版画群体的发展方向、创作规划倾注了他生命最后阶段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安徽省美协专家及省版画艺委会成员也经常上门指导群体成员创作。江苏省版画家李树勤、翁承豪、陈超等也多次来合肥版画群体进行艺术交流,传授版画创作经验。这些都为合肥版画创作群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大会·美术特展”荣获金奖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的两个美术创作群体一直得到安徽美术理论界的支持和配合,世纪初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扬起以赖少其为代表的“新徽派美术”大旗,“群体”成员是“新徽派美术”忠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驻足生活,反映于当前;关照传统,当随于时代;精心丹青,广纳于百家,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讴歌真善美的优秀作品。
    合肥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成员从2003年群体形成到2006年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晋京展,四年内在创作上取得了令业内瞩目的优异成绩:2006年7月在合肥举办了合肥工笔重彩画研讨会,中心邀请了全国十余位著名工笔画家、理论家与会,并编印了研讨会专集。7月底召开了合肥工笔重彩画创作会。经过全省作者两个月的努力创作,完成了百余幅工笔重彩画作品。200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王仁华创作的《美眉》与桑建国创作的《花季》分别获得铜奖、由谢宗君创作《辉煌》获得优秀奖。群体成员入选作品占全省半数以上。2005年,在“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上,由张国琳、吴同彦、王仁华、谢宗君、罗耀东、林琳、马群鸿、隋鸿君合作的《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获金奖;桑建国创作的《伴娘》获银奖;王仁华创作的《花非花》获铜奖;张国琳和隋鸿君合作的《江山万年图》,谢宗君创作的《老墙新绿》获优秀奖。2006年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上,王仁华和桑建国的作品分别获得金奖。在“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上,桑建国的作品获得金奖……。

 
生死印——能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经典之作


    2006年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合肥文联美术创作中心闻讯立即成立了专题创作组,积极行动起来,3年里创作组4次集体组织下乡体验生活,十多次单人下乡收集创作素材,共拍摄各种图片资料6000多张,整理出100多个典型人物形象和近百件江淮农村的典型的服装、家具、农具和日常用品资料。整理出创作文稿和创作日记35000字。创作出草图10余幅、白描稿近10幅、彩色创作草图5幅,其中有1幅色彩稿参加了2007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他色彩稿多次在美术、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艺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艺术中国网等刊登发表。
    经过6位画家的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创作出了中国画《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专家组成员、原中国美术馆理论部主任刘曦林在文章中写到:“ 2009年酷暑季节,该画完成,送京终审。《生死印》置于军博二楼西厅入口门右东壁,光线并不太好,但那几个红手印还是闪耀着特异的光焰直射眼球,如同暗夜里的灯塔。今天你可以将那一个个手印看作珍珠、玛瑙、鸡血石、红宝石那般的珍贵,但在当年却是庄稼人生死未卜的心电图,记录着他们心脏的震颤,脉搏的涌动,那是带血的手印——生死之印呵!它成功了,它抓住了画眼,它找到了那把开启主题大门的金钥匙。成功的历史画需要一个集中事件高潮的画眼,需要一个揭示事件前因后果并能给人留下想象余地的形象契机,需要一把打开智慧、精神和灵魂之门的钥匙,《生死印》找到了!……在2009年完成的这批历史画中,希图件件成功同样是不切实际的,能有七八件、十来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之作此愿足矣。我以为,《生死印》将在其中”。

 
美术创作中心版画工作室成果丰硕


    合肥版画创作群体于2002年形成,如今群体在中国版画圈内已小有名气,其成员的版画作品入选了“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第九届全国三版展”等。2005年在群体成员努力下成立了“合肥市藏书票研究会”,并积极进行藏书票创作。2006年群体成员在合肥工业大学筹划举办了“合肥·国际藏书票邀请展”,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省藏书票画家300余幅作品参展,同年还举办了“合肥新春版画作品展“。2007年他们在合肥市文联的支持下,组织版画进社区活动,春节前在四个居民社区进行“合肥市优秀版画作品巡回展”。2010年“合肥版画作品展”在深圳观澜版画创作基地举办。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是一所学校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是一所学校,从这里推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画家。谢宗君是定远县的一个苦孩子,只身闯荡到合肥谋生,他在美术创作上很有心得,美术创作中心这个平台让他的才华得以全面的释放,如今他已是载誉中国工笔画界的青绿山水画家。著名工笔画家桑建国在2005年参加合肥工笔重彩画创作群体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200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展”上,在展位紧张到每一位画家无法展出一幅作品的情况下,我们特别把桑建国、王仁华的各五幅作品挂在展厅最靠前的位置,在首都向中国美术界和北京观众隆重推出安徽的优秀画家。金寨县版画家李胜专业搁置多年,在合肥美术创作中心的帮助下第一次试做丝网版画作品就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银奖。在中心的帮助指导下还有许多中国画画家、油画家、水彩画家首次创作的版画作品就入选了全国版画展。中国画画家申皖如2007年首次参加版画创作群体的创作活动,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完成了他第一幅版画作品,此作品入选了“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并获优秀奖。这也是他的美术作品第一次人选全国美展,之后他努力探索中国画和版画言语的交融,两年中他的中国画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美展,并符合资格被批准为中国美协会员。 十年来在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参加创作交流活动的画家中,有40多人次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因此有10余位画家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4人进入有政府行政编制的省级书画院。
    如今合肥又有一大批中青年画家跻身于安徽省美术队伍的前列,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愿意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美术创作中心以重大题材创作为己任


    美术创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反映有关当代及历史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作为重点,在合肥市文联领导下多次组织合肥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交流习作、举办画展、出版画册。
近年来合肥美术事业进入了新的繁荣期,一批本土发展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在全国各项画展中取得了不菲成绩,他们正处在艺术生涯的旺盛期。根据市委宣传部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存安同志关于:“锻炼队伍、发现人才、打造精品”的指示,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在合肥市文联领导下又开始组织实施了2010—2011年合肥市中青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系列活动,这次活动集中了中国山水画、中国人物画、版画家50余人,以探索中国画的时代精神,强化合肥版画的地域风格为创作思想,集中创作一批反映当下合肥重大题材的具有史诗性的大幅美术作品。此次创作活动形式:以分组创作进行。前期:组织创作座谈,草图、习作观摩,专家指导,确定创作方式、进行构思构图交流,组织外出考察、采风写生等。后期:进行正稿集中创作,促进交流,专家点评,作品装裱,展览宣传,出版画册,推荐政府收藏。
    2010年底安徽省文化厅启动了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又积极的行动起来,组织合肥的国、油、版、雕作者进行草图创作。

 
体制内外合为一体实效可行


    像合肥美术创作中心这样,十年中没有行政编制却又以在编学术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的,在全国文联系统是少有的。像合肥美术创作中心这样,十年中取得如此大的成果,在全国省会城市美术团体中也是少有的。
    十年来,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每前行一步都得到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各届领导的支持和关怀。在合肥市文联的工作例会上美术创作中心的工作一直列入议事日程,美术创作中心工作也一直由文联主要领导分管负责,如《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创作组成员第一次赴凤阳县小岗村采风就是合肥市文联领导亲自带队前往。2006合肥工笔重彩画晋京展是由合肥市文联统一部署实施的。美术创作中心的每一次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学术交流、习作观摩、画册编辑几乎都有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领导的参与和指导。2010—2011年合肥市中青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系列活动的艺术指导是市委宣传部长林存安,项目负责人就是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浩。在文联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美术创作中心一直有自己的工作室,尤其是美术创作中心版画工作室的设备条件是国内一流,安徽最好的。
    实践证明没有合肥市文联的体制功能的支撑美术创作中心的平台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就失去了领引、链接、参与合肥市各类美术活动以及全省全国的重大美术创作项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实践也证明由于美术创作中心的设立和有效的工作成绩,使文联的体制功能的社会作用落到实处,操作性主动了,效应扩大了,成绩更直接了。
    美术创作中心没有政府编制,唯一编制内美术干部张国琳负责负责中心日常工作,策划统筹、组织实施各项美术活动,也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主持人和主要执笔人。中心聘用日常办公人员汤晓云是美术院校毕业的画家,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其劳动报酬来源于项目经费和对外服务收人。中心秘书组成员是中心的重要支柱和活力因素,他们来自合肥的各民间美术团体领导人、媒体网络负责人、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画家等,秘书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组织、社交、创作、办事能力,他们没有劳动报酬,是地道的合肥美术义工。
    十年努力,让体制内外的力量合为一体,是合肥美术创作中心的生存之道,这也是合肥市文联党组将美术创作中心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的初衷和目的。

 
寻找生路才是立足之本


    正是没有行政编制,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才有了存在的压力。脚步不能停下了,而且步子还要大,不然就是消亡。
    面临已经取得的优异成果,中心人从未得意忘形,傲然自得,因为这些离追求的目标还差的很远。2011年初在合肥市文联党组的鼓励和支持下,美术创作中心又开始了新动作,新作为。中心成员认为:合肥美术界没有周边超大城市那样的综合实力基础,也缺少高等美术学院和实力美术团体的学术支撑,合肥只有以独特的发展理念来打造合肥美术品牌,创造有特色的合肥美术现象,这也是合肥美术创作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为了加强合肥文联在广大美术工作者中的凝聚力,更大范围的团结合肥地区的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工作者,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在设立十年的基础上,今年在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的领导和指导下,争取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将聘请合肥市及省内的美术复合型人才,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工作、公关能力,量身打造,建立独特有效的外向型群体美术创作工作室。
    为了加强美术创作中心对外的艺术交流和宣传,为合肥画家的交流牵线搭桥,向全国及世界的收藏界推介合肥画家的优秀作品,中心已在北京、深圳、东莞等地设立了长期窗口和合作伙伴。为了更好的策划、组织、实施合肥中青年的创作活动,创作出更多的美术精品,中心报请合肥市文联党组批准成立中心美术创作组织委员会。组委会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合肥市美术家协会负责人和著名书画家组成。组委会还将成立秘书长组联系会,负责美术创作中心的日常活动安排和对外联络。秘书长联系会成员来自合肥的各民间美术团体领导人,媒体、网络负责人,社会活动家,书画收藏家和著名画家等。
新的一年,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又制定了新的美术精品创作规划,和对外艺术交流、采风、展示等活动安排。

 
美术创作中心的存在仍然是个话题


    十年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堆砌起了当下合肥美术创作中心的阶段性辉煌,但也可能因为某种因素会瞬间消失。我们认为合肥美术创作中心存在不能受某人某事的变化而受影响。如今合肥美术创作中心已经成为中青年画家向往的艺术沙龙,大家需要它,依靠它,寄希望于它。所以我们希望合肥美术创作中心存在有山可依,要保证它的稳定性必须有固定的场所才可持续发展。美术创作中心任然存在着体制下如何争取存在的问题,尽管不祈求行政编制,但希望政府以“做事才养人,无事不留人”的用人标准。美术创作中心需要在城区有一块400平方米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在内的,集聚会、交流、观摩、展示于一体的群体创作综合工作场所。
    请相信:给美术创作中心一份支持,回报社会的是一个合肥文化亮点!
    我们在做人们还未意识到的,但已显现端倪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壮举。合肥美术创作中心十年走过的路,就是体制内美术团体今后的改革之路,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2011年2月14日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