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文艺评论 » » 美术评论

 

问君曾见名山否

何小川

 

近日,经书法家杨国华同志引见,我拜访了著名书画家郑伊农先生。郑先生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画家之一,早在几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并寻找机会拜访他。对他的有关经历我通过查找资料、咨询朋友,也早已有所了解---郑先生先后受教于著名画家颜文梁、艺术大师刘海粟、著名画师吴镜汀及关松房。1979年,郑先生受文化部委托抽调到北京与吴作人、李可染、朱屺瞻等大师一起为党和国家重要办公与活动场所创作国画。我特别佩服的是,当年(1979年)仅四十六岁的郑先生,已经有实力与大师们自如交流、共同创作。

今天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郑老,我当然要把握这样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寒暄之后,我没有过多介绍自己便恭敬、低调地坐在一旁。我在他的画室(书房)里四处搜寻书画作品,奇怪的是墙壁上没有悬挂他自己的大作,只在书桌上看到有一堆书法临帖稿。我的心里未免有点遗憾,只好拿起他的画册欣赏起来。

    通过集中地赏读画册,我第一感觉是郑老特别注重意境。他的作品注重取法自然,注重景物和情感,注重情景交融,如诗一般引人入胜,意境深远。观其“湖光山色”图,即使是不懂得鉴赏的普通人,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凝神观照的状态,自然地走进画中。近处树林茂密、房屋院落整洁宽敞;远处隔湖而望,山色空蒙旷远。主人荡舟湖面,应为名流之士;山脚之下有一小村庄,草堆旁的老牛及人物锄田、挑水场景生动和谐。整个画面气韵雅致而不失浑厚,有一种真实的亲切感。读者仿佛时光倒流,一下子被拉回到晚清甚至更远的年代。(笔者推测,作者甚至可能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让赏析者不禁脱口吟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样的诗句。更奇妙的是笔者在画中游走,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敏悟。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跃然纸上,妙不可言。

湖光山色

再如其“泉落青山外”图,近处古松纵横、苍若千年,松树或挺拔或古拙,真走笔龙蛇也!远处山势诡奇,飞瀑似乎于烟岚弥漫的白云间奔流而下,又如同历经沧桑、跨越时空从远古而来。泉瀑清冽喧响的意态,仿佛身临其境、沁人心脾。

第二感觉是郑老笔墨功力很高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绘画语言,鉴赏中国画水平高低,就不能不谈笔墨。郑老很注重笔的法度和墨的韵味。其线条或力透纸背、刚健挺拔,或自然和谐、富有动感,或飘逸而不松散,很有书法意味;其用墨“鲜”“活”,墨色浓淡相生相宜,墨中见笔、笔中见墨。

我与郑老的谈话气氛逐步活跃起来,因为在中国书画的重要美学理论方面,我们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当谈到当今不少书画家没吃三天素就自称“大师”的时候,郑老提出了自己的“成才论”。他认为,书画家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其次,书画家一定要博览群书,特别是要提高国学修养, 要诗书画兼修俱佳;再次,书画家还要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他建议书画家不仅多读书、多游览名山大川,还应当多拜见真正的大师、聆听教诲与指导。 言谈中获知,现已年逾古稀的他每天都坚持读书、临帖,还经常外出写生甚至远行游历,他用来读书、临帖和游学的时间远远多于闭门作画的时间。亦因此,他的画作不多。

原来如此,怪不得书房里没有发现其本人作品啊!我不禁开始仰视面前这位老人,我意识到已经不能简单地把他的艺术成就视为“一位画家”了,而应该把他的艺术与他的学问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与他的人生阅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郑老的文化底蕴,无疑给了他的艺术以更深的文化内涵;而他在艺术上的修养,又反过来给他做学问带来了一股动力和丰富的灵感。郑老所提倡的“成才论”与古人所注重的“物艺相通”是一致的。

 

 

泉落青山外

也许是受益太多吧,辞别郑老后,他的话语总是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促使我去思考。夜深人静时,台灯下,我细细地品味着这位睿智慈祥老人的话语,感悟着其中蕴含的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名家鸿儒。我认为,郑老之言不仅对那些妄称大师的书画家是一味苦口良药,对于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顿悟之后,颇有一番唏嘘和感慨,我禁不住拿起笔来“疾书”几句,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戊子年腊月于晓艺阁

  

编者按:郑伊农1934年生于安徽宣城,字宛溪,号敬亭山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新安书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郑老是我国著名国画家书法家,郑老诗书画俱佳,其中山水、花鸟、书法成就最高。1979年,郑老和吴作人、李可染等国内一流画家一道,为国家创作一批国画精品。曾受到叶副主席的接见与赞赏,叶副主席还欣然为郑先生画的黄山松挥毫题诗:画家渔叟喜相逢,明媚湖山画意浓。清代兴亡今日事,匠心勾出万山松。

郑老精于写竹画梅,他画的梅花,入选全国百梅图画集。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时,上海邀请全国著名书画家题词作画,安徽只有他的梅花图入选,此梅花图还选入由江泽民题名的国之瑰宝画册 。

作品欣赏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