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文艺评论 » » 美术评论

 

众艺集美 贵在勤耕

——张国琳其人其艺

韦君琳

 

凡在省暨合肥市文学艺术界集会上,我总能看到他那高大健壮的身躯,听到他那爽朗而又不失儒雅的笑语声,真正和他零距离接触是在每年由省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全省美术工作会议上。他很有凝聚力,在他周围常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很有号召力,在小组会上的发言总能吸引与会者热烈的讨论;他很有亲和力,他在艺术圈内圈外结交了很多工作于不同岗位上的朋友。总之,他很随和,尽管在绘画事业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他从不摆谱。不说别的,他的衣着打扮就极其普通,可谓朴实无华、整洁大方。唯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担当火炬手时,一袭红白相间的火炬手专用衫穿在他身上显得特别华丽。只见他高擎熊熊燃烧的火炬,奔跑在万人夹道的合肥市繁华大街上,那真是英姿飒爽,格外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国琳先生,一个难能可贵而又艺集众美的人。

张国琳,生于1951年,祖籍宁波。当年家境十分贫寒,父亲张克钜年轻时在宁波宝幢一家烟纸店当学徒,结婚当年十月间,原本不富有的家又遭土匪抢劫。为了生计,张克钜于1944年只得到在安徽蚌埠市发电厂做工的父亲身边谋生。1949年蚌埠解放,解放军接管了电厂,从此穷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第二年,囯琳父亲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调到淮南田家庵电厂工作,后任汽机分厂书记,一家人得以欢聚一起,生活虽然艰辛,却非常和睦、温馨,其乐融融。但,人生境遇的顺畅和坎坷是很难预料的,当国琳五岁时,父亲派到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参加发电机组大修实习工作,由于劳累过度,不幸患病,加上又延误治疗最佳时期,尽管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注,指示要极力抢救,伹张克钜同志因抢救无效,终于长眠于京郊公墓。父亲病故后,母亲以顽强毅力撑起这个家,凭劳动养育着女儿芳玲,儿子国良、国琳、国伟,五口人相依为命。刚过而立之年的母亲直面生活,不畏困难,白天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和供孩子们上学读书,自己晚上还坚持上夜校,竟取得了初中毕业证书。她翻身不忘共产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电厂七位家属创办了一所幼儿园,既解决了电厂职工的后顾之忧,还大大解放了妇女劳动力。1959年被评为出席淮南市群英会的代表,并选为市先进工作者。在母亲的身传言教下,孩子们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个个都很优秀。据1963年《安徽日报》报道,国琳和弟弟国伟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块金表,回到家即和母亲一道送到厂保卫科寻找失主。这件拾金不昧的事情省广播电台还广播表扬过,一时传为佳话。

家境的贫困,丧父的苦痛,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国琳的成长。由于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和画画,曾在学校里就展现出他的绘画才能。1968年光荣应征入伍。在部队农场当过农工,干过泥瓦工,其间还担任过六年篮球队长。二十载军旅生涯里,不仅锻就了坚强不屈、毫不气馁的刚强性格和一副伟健的体魄,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特别在艺术方面,国琳告诉我,他在北京装甲兵时就参加了美术创作组,并有幸受教于画家周思聪。197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作组又得到画家蔡亮、梁玉龙、郭全忠等先生们的指导。可谓“名师出高徒”,他很快在中国画、油画等方面有了很快的进取。1984年至1986年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修班。从部队退伍后,他分配到合肥市文化馆工作,除尽职尽责组织群众文化工作,他总是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艺术探索和创作,如他所言,这方面从不敢懈怠,总是不停地给自已出题,挑战。

聪颖的天赋和勤奋的后学造就了一个如今成就卓越、屹立艺坛的张国琳。他贵在胆识,多方涉猎,穷其广而窥其要,依据自已的艺术主张,融会贯通,形成自已雄浑峻拔的艺术风格。正如(美)马斯洛所倡导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这一学术理论:“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結局状况,而且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使自已变得更聪敏。自我实现就是运用自已的聪明才智。並不是说要做一些遥远而不可企及的事。应该要求自已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已的所能。”我以为张国琳自身的潜能不仅得到了充分开发,还充分“运用自巳的聪明才智”,竭尽自已的所能,在造型艺术领域里大展其能。他牢记周思聪老师的教诲,“你以后还可以去学油画,包括其它画种。但是要记住,艺术是互通的。”正如他自已所言,“绘画语言的拓展是当代画家生存的需要。在画家重新理解绘画的概念,改变创作观念的前提下,对绘画语言的认识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以创作意图为目的带动绘画语言的极限创新是画家探索和掌握绘画语言的意义所在。”由于国琳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艺术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历程里,首先紧抓绘画艺术中的“黑白绘画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也正是它存在的意义和特性所在。因此我们在对黑白绘画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是黑白绘画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造型艺术基础理论的充实和需要。”(张国琳语)这一常被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们所忽略,黑白绘画是“多重角色”和“造型艺术基础”,只注重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在绘画艺术上所展现的视觉美感功能。然而,我想推荐张国琳撰写的《谈黑白绘画》、《谈画种的界限》、《谈绘画的方法》、《艺术是相通的》等文章,就会感觉到从事绘画艺术实践活动是多么需要从事绘画理论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使其创作的作品品位得到升华。国琳说,有时间坐下来写写自己想说的话是一件暇意的事,伹想要去做成一件事就没有说说这么容易了。曾来德先生说,“囯琳长于思考,更善于劳动。昨天的想法变成今天的成果,这是他一贯的做法。”看来这位相处相交已有三十年的西北军营战友,是真正了解张国琳,他想“自我实现及其超越”,而他充分开拓自身的潜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才智,成了绘事多面手,什么素描、黒白绘画、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画、雕塑、中国画、彩墨画、油画等画种,不仅创作硕果累累,而且在绘画理论上也有了他自已从绘画创作实践中感悟出的文字。他说,“绘画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则,绘画技法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家的创作观念和绘画风格会不断地转变,对原有的技法也在不断的攺变。”正因为他用这种由理论指导创作实践,再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创作经验,以使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不断提高,我以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的。诚然,我钦佩张国琳这种难能可贵的严谨治学、不息勤耕,不断追求进取的自我实现的精神。

张国琳是一位黑白画家。正如他自己所说,“黑白绘画自它产生起,就有着艺朮功能上的多重性,伹它对于其它艺术画种的辅助性和对于社会生活的可应用性,并不影响它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立性及审美意义上的特有价值。”然而,他把尽管是小幅面的黒白绘画作品也当作大幅面的作品来绘制,不仅如此,他还娴熟的技艺用这种看似略显单调的笔墨勾画出诸多大题材,如《御园》、《西去东风》、《深宫》、《皇权》、《魂落沙场》、《雄关漫道》、《市政广场》、《太空通道》及《信息时代》等。说实在话,我也是一个从事报纸美术黑白绘画的,当我观赏国琳创作的这些黒白绘画艺术作品时,感到一种羡佩和感叹,因为他运用丰满的构图,黑白布局的均衡,使其画面生动感人,给予观者在视觉上极大的冲击,与心灵上艺术美的享受。

张国琳是位版画家。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依靠黑白画练习走近现代美术的。”在走进现代美术之时,他清晰地知道“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版画艺术是一和大众化艺朮,如:木版印刷的书籍插图、画谱、木版年画和家家户户贴的门神画等。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月份牌年画进入中国市扬,百姓家中的木版画逐渐被五花八门的印刷品所顶替,人们竟慢慢地忘记了何为版画。”艺术家的责任心促使他在黑白绘画基础上开始在版画(当然包括套色木刻、铜版画、丝网画及归属综合版画画种等)这一领域探索和创作,他充分利用版画特征:精(艺术语言的高度概括);巧(手工拓印时留下的对印痕迹);量(反复印制多幅相同的艺术作品原作)。在生活中,大自然里搜寻题材进行创作,再把创作稿移至木版,以刀当笔作再创作,追求刀刻韵味和审美情趣,最后印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版画艺术作品。迄今,张国琳已完成了三百多幅版画艺术作品。(请别小看这个三位数,因为它的劳动量大大超过其它画种,从画到刻再到印,是需要三道工序方可完成的)。其中有的作品在1978年《戈壁笛声》入选“西北五省版画联展”、1982年《金驼姑娘》获“陕西省美展优秀作品奖”、1983年《集市》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1984年《西北红军在回区(两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5年《高原秋爽》入选“首届全国青年美展”、《展》入选“首届全国体育美展”、1987年《浩气长存》入选“全军美展”、1991年《飞禽》入选“中囯现代版画精品展”、1992年《花卉》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1994年《花卉系列——荷》获“第十二届全囯版画展” 铜奖,次年同名作品获安徽省美协大奖。1995年《花卉系列(五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届新人新作展”,1996年《红椅》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1999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同年《花卉系列(四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0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和安徽省美协颁发的“安徽省版画功劳杯奖”,同年《飞禽》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2002年《光明颂》(合作)入选“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并获银奖,2003年《生态》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囯美展”,2008年《瞬间的光芒》(合作)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2009年《生死印》(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更喜人的是他的新作《汉代太学  独尊儒士》入围“20122016‘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张国琳还是油画家和中国画家。正如他自已所言,“绘画语言的拓展是当代画家生存的需要。”他为了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体验,“从未放弃油画和中国画的创作实践”然而他在油画创作上如同版画一样也取得可喜成绩,如:1977年《永葆革命青春》入选全国“双庆”美展并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五)》,1980年《合练》获兰州军区创作二等奖等,1995年中国画《戏曲人物》、《飞天》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十多个城市展出,2003年中国画《林散之像》入选“全囯中国画作品展”,2005年中国画《中国象棋》(合作)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同年中国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合作)和《江山万年图》(合作)获“第十六届囯际美术大会·美术特展”金奖和优秀奖,2006年中囯画《淮河花鼓灯》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美术作品展”。另外,釆用中国画形式创作的壁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合作)分别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和“第十届全国美展”等。说句实在话,一个人能使自已创作的作品如此之多的入选全国性展览是相当少有的,参展并多次获奖更是少有的。而张国琳做到了。我以为这正是张国琳创作选题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生态环境,贴近百姓生活,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在技艺上,他尊重传统,伹反对因循守旧,食古不化;他主张创新,伹反对胡涂乱抹、孤芳自赏。他的版画艺术作品运刀果断、流畅,构图灵动、丰满,单色不失丰富,色彩既沉稳又厚重;他的丝网画巧妙地运用丝网套印加感光的技法自如地表达自身的天真、淳朴的情感,突出肌理效果,充分发挥感光的特性,自由地绘制形象,大胆安排画面,夸张简括、粗旷古拙。他的油画艺术作品构图饱满悦目,以其肯定的笔触,运用色彩有机的交织,厚薄交叠和冷暖色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很响亮、有活力,富有节奏感。他的中国画(包括彩墨画)笔力浑厚、苍劲,揉合中国传统绘画笔意;墨气酣畅淋漓,吸收出奇制胜的效果;色彩上偶而将中西绘画色彩交融,致使色彩感非常强烈;构图有的简约舒朗,(特别是彩墨画)有的则类似现代派绘画。总之,在我的不闲居內就珍藏着他签名题赠于我的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张囯琳美术作品选19742006》、《张囯琳美术作品选集》一至六册(黑白绘画、人物素描、彩墨画、版画花卉、油画、丝网画)、《张国琳中国画集》、《张囯琳版画作品集》等九本画集,每当我静坐灯下细细品读时,总给我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心境的愉悦。

张国琳闲暇还喜欢做小雕塑。他创作的木石雕塑作品造型概括整体,灵巧可人,依然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不仅如此,张国琳是一位艺术理论研究者、艺术创作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位艺术活动组织者。由他负责的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积极组织一大批本土发展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创作出反映有关当代和历史的重大题材的美术作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20082009年他两次获得“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2012年张国琳被“中国书画报”评为十大年度书画人物。

如今,张国琳虽年逾花甲,但他的艺术生命仍属年轻,艺术的创作正當炉火纯青,创作力也可谓年富力强,他依然充满活力工作在第一线。我真为有这样一位同道而感到骄傲。

二○一三年六月十七日  于合肥不闲居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副馆长)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