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文艺评论 » » 美术评论

 

聚万象于一点  挥百毫至八极

——无墨先生草书探秘

作者:王耀明

 

无墨草书作品

书画文印俱佳的无墨先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云游四海而得天道,纵横笔墨以抒豪情。他所领导的中华善报国学研究会团结友爱,积善行德,作出了一件又一件大好善事,援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孤残的平民,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与敬重。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谈他富有个性的书法风貌。

无墨先生的真行草隶篆书体全面,以行草为其代表。其行草蔚为大观,墨色浓淡相宜,枯润衔接;笔法四方灵动,八面出锋;结体安然舒展,潇洒俊逸;通篇汪洋恣肆,气势开张。

先谈用墨:墨为字的载体,用墨自有成规。唐欧阳询《八诀》中谓:“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如何才能浓淡合适?无墨先生自有一套:

蘸墨如蜻蜓点水,一蘸即起,毫毛濡透但不过剩。清朝周星莲《临池管见》谓:“濡染亦自有法,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浥而笔凝。”

蘸水以润泽焦墨。无墨先生写书法的时候,除黑墨瓶之外,常备一储水的笔洗。蘸墨蘸水写出的笔划,避免了干枯瘦瘪的缺陷。他的笔头水包墨外,显得格外华滋丰韵,字里行间充满一种洁净的灵气。

再谈用笔:无墨先生用笔守正出奇,擅长一吐为快的乘兴作品。痛快淋漓,惊雷闪电,瞬息万变,挥斥八极。笔力从腕肘臂处涌出,出乎常人意料,跳跃腾挪,毫不凝滞。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横如剑,撇如刀,锋芒毕露,斩钉截铁。

他的草书的刚健爽洁,气势磅礴,能在猛然间产生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其快之极来自草书的的规范简化,如“言”字可用一竖代替、“日”字一点而过、“页”字只用三横画。一个符号可代替七八个偏旁部首,同时又因合乎规范而不至于混乱。

缓时,他的今草创作情趣充沛,驾轻就熟,如桥下溪流,一渠三沟,水面荡漾着自由自在的浮萍。优美的书法映照出《书谱》的要求:“情动言行,会取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接着谈字的形态:无墨先生的结字或修长、或扁平、或方正。或庄严、或诙谐。或虎踞龙盘,或宝塔耸立。恪守法度又取法广泛。正书始摹智永,行书法大令,草书师张旭,后稍出己意。内部结构错落有致,开合有度;粗细笔划知白守黑,避实就虚;重心回归中央,凝重厚实。

最后谈整篇的章法:无墨先生的章法遥相呼应,浪漫抒情,有自然之美,使人联想到刮风落花的空灵禅境。其章法随意生发,篇篇不同。这篇行对齐列对齐,那篇列对齐行不对齐,另一篇行列皆不对齐。不论行列是否对齐,行列皆有序排列。横幅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对联排列二龙出水阵,鸿篇大论排列成十面埋伏阵。

综合起来:他的笔力、墨趣、结字、章法互为表里。墨淡时以笔慢补浓,字歪时以章法求正。如铁锥划沙,破屋漏雨痕。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笔法用墨浑然一体,只求神采而融化了笔墨。以至于吴冠中认为:“笔墨等于零”,故此我们称达到逸仙境界的书画家为“无墨”。无墨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云山雾开偶峥嵘。

追本求源,蓬莱岛外,唐朝大草书家怀素在《自叙帖》中似乎预言了草书达到出神入化时的境界:“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作者: 王耀明

2012810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