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专题专访 » » 书法评论

 

刘铭传《续修庐州府志序》书法赏析

史培刚

 

刘铭传(1836-1869),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清安徽合肥西乡人。1859年入清军,1862年率团参加淮军,随李鸿章赴上海。29岁因战功卓著,官至提督,受封一等男。1870年后因病请假回籍,归隐田园,悠游山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昭复起,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抗法保台,血战经军。1885年台湾建省旋授为首任巡抚。巡抚任内,除加强海防、整顿吏治和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还致力于修筑铁路、开办煤矿、发展企业及创办新式学堂,对台湾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891年,以病乞休归里,五年后病逝,终年60岁。

刘铭传另有一个最大的功绩,是收藏了我国周宣王时期铸造的虢季子白盘。此盘的铭文与石鼓文、仲山甫鼎铭并称为我国篆书艺术的精典名作。1864年,清军攻下常州,刘铭传从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府上,得到周宣王时期铸造的国宝虢季子白盘。1871年运回肥西刘老圩,第二年置亭收藏,曰盘亭。虢季子白盘历经战乱和时局变革,刘氏后人始终将之珍藏,秘不示人,建国以后,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从刘老圩夹墙内小屋地板下取出此盘,当即运至合肥,送往北京,当时《皖北日报》以“国宝归国,献宝有功”的标题予以报道。

近从刘铭传五世孙刘学宣先生处偶观铭传先生手书《续修庐州府志序》拓本,不觉眼前一亮,感佩先生文韬武略,治国安帮,书法水平竟也如此高超,遂写拙文以记。(见图)

一、取法古人,自成面目。

赵孟頫言: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刘铭传先生此幅书作,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基础,用笔敦实精到,神彩焕发。结构稳健而不失活脱。线条古朴厚重、干净利落,碑意浓郁。余曾在网上看到铭传先生与李鸿章、曾国藩、丁汝昌四人合璧  书写的真行隶篆四条屏。铭传先生写的是隶书,颇具《礼器》《曹全》风韵,刚劲而不失婀娜。铭传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碑学成熟时期,邓石如、伊秉绶、杨州八怪等碑学大师已经深有影响,与其同时代的康有为、何绍基等书家自然也对铭传先生的书风颇有影响。在章法上,字之结构前方后圆,前收后放。然方不呆板,圆不媚俗。尤其是中间部分着意空格留白与尾部长短行息息呼应,舒卷开合,书卷之气溢于笔端。

二、用心以敬,笔不苟且。

董其昌《画禅宝随笔》有云:古人无一笔不怕千载后人指摘,故能成名。吾乡陆俨山先生作书,虽率而应酬,皆不苟且,常曰:即便是写字时须用“敬”也。铭传先生此序洋洋五百余字,笔笔精到,字字珠矶。真可谓“四面停均,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既体现了铭传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力,更反应了先生严谨治学的作风和朴实真诚的人格气质。近得观《刘铭传先生文集》,从其诗词文赋、秦折可知,先生既有报国之志,又富爱民之心,为人正真、秉性磊落。尤其是对家乡和亲人情真意切。由此而知,一位有情有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英雄志士,对待家乡续修府志作序,一定是认真对待,敬心书写。“作字先作人,人奇气自古”此言不逊也。

三、文美辞清,书文并茂。

书法艺术既要在艺术形式上追求完美,在文字内容上也应该是意趣丰富的。那么所谓书法家,除了在艺术上必须造谐独到外,还必须在学问上有所积累和建树。历史上王羲之与《兰亭序》、颜真卿与《祭侄稿》、苏东坡与《黄州寒食帖》等,无不是书文并茂的典范。铭传先生所书《续修庐州府志序》也可谓是书文合璧、相得益彰的优秀作品。序文以大潜山之灵气喻山中人之秉性,以写作者收获虢季子白盘之传奇来增加府志的历史重量,以试由封爵列表,写自己生平和解甲归田的愿望。描景、叙事简洁明畅,行文层次分明,递进自然。内容引经据典,纵横卑合,充分表现了铭传先生深厚的学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刘铭传先生是19世纪最杰出的安徽人之一,他的传奇故事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今试写拙文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