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在清朝是全国盐业集散地,经济相对繁荣,盐官、盐商暴富,不仅盖起象“汪氏小苑”这样的豪宅,对室内装饰(如书画)市场需求量也很大。
扬州八怪,就是指当时在扬州的书画家群体。“扬州八怪”的“八”古时是虚指“多”的意思,现在“扬州八怪陈列馆”存有十几位书画家的作品。
郑板桥的姓名叫郑燮,字克柔,板桥是号,另一个号叫理庵。他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当官前后皆在扬州以卖书画为生。
他在山东省当过官:范县知县及潍县知县。潍县是个很穷的地方,作为进士的郑燮不懂得拉帮结派,自然被分配到那里。又赶上他倒霉,乾隆十一、十二年(公元1746—1747年)山东大灾,潍县饿死的人很多,贫苦百姓挖野菜、吃观音土,有的逃荒走在路上一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郑燮心急如焚,采取应急措施。查封当地粮商的粮库,责令平价卖给百姓;开设粥厂,令富家大户轮流救荒,并决定打开官府的粮仓救灾。
幕僚提醒他:“官府粮仓必须经上级批准方能开仓。”郑板桥跺脚道:“报告早已报上去几个月了,还是不见批复,我将奈何?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民以食为天,我拼得官不当,也要下令开仓救灾。”
郑板桥开仓救灾救活了许多饥寒交迫的平民。可是,上级很快便派专员下来调查郑板桥的罪证,缺德的土豪劣绅纷纷去告他的状。
郑板桥自知乌纱帽保不长,气愤之余,平静地展纸挥毫,以擅长的竹石为题材,绘画赋诗。托物言志,以表达高风亮节的品质。
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