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教与书法
作者:李文玉
在中国佛教史上,自梵文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佛典翻译为汉字,变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移植,中印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产生了绚丽灿烂的光辉。从书法意义上讲,当佛教典籍以汉字的形态呈现于书法艺术殿堂时,佛教与书法之间架起了历经千百年而不朽的桥梁,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两晋到六朝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这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以写经为契机的经书体记录和传播了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得以广为传播的同时其字体书写要求也越来越高,字体也越臻美观。佛经书体的审美趣味不仅来自书法本身,并且还来源于佛教。此后,经书体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卷书体记载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并能使佛典永存于世。而北魏各地兴起的摩崖石刻,也给后世留下了数以万记的及其丰富、精湛的佛教石窟书法艺术。凡佛教道场随处可见。有精雕细刻的碑文,也有字大如斗、鸿篇巨制、纵笔大书、气势恢宏磅礴各种不同的书体,既体现了佛教的那种博大精深、空灵浑穆的意境,又与佛教道场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佛教文化的意境和书法艺术意境完美结合。译经、写经、刻经的佛教书法不仅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空前,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是空前绝后,应归功于佛教。
在历史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经生和匠人为广播佛法所产生的书法艺术,带来的是一阵阵狂涛巨浪,竖起的是一座座丰碑。可以说,佛门的高僧和列入中国书法史的卓越的书法家,大多都是一些博大精深的大学问家。如早期高僧中的书法家安道壹,才华出众,能文会书,以书见长,他书写的“四山摩崖”鸿篇巨制,挥洒天真自如,笔意浓厚,隶楷皆备、方圆兼施、气慨豪迈,足以说明安道壹的大家风范,其书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高僧智永,俗姓王,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深得右军法度,时人称谓“禅林笔精”,有“真草千文”传世。智永在隋唐书法交替时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草书行笔自如,连绵一气,历代佛门弟子、书法名家都有评说。苏东坡评价:智永禅师书法,骨气深稳,体兼众妙。可称谓: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出锋。智永在书法史上的作用由他所处的时代决定,清程之气,飘逸、平和得书风成为时尚。智永久居佛门净土,长期的修炼,佛学的熏陶形成了他严谨,、祥和、脱俗的人品和书品,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同时又继承了二王的衣钵。
生活在唐代中期的狂僧怀素,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它继承前人又不拘谨于法度。他的超凡艺术气魄和不凡书风开创了中国书法狂草的先河。怀素在书法创作时“心”与“意”为气,以“意”达狂,兴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怀素自叙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狂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美字“”。展示了怀素的博大精深与豪迈气概,说明他不愧为一个高僧。他的书法在后继者身上得以再现与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佛门高僧怀素,没有佛学对怀素影响,没有怀素和佛门弟子、没有盛行的佛教文化,狂草书法也许难以生存。
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三十九岁受戒归入佛门,一心唯佛,佛法与书法与时俱进,终于造就了独具一格的佛教书法。他以一种及其超凡离尘、隽永脱俗的书风展示于人前,观弘一的书法,犹如进入了不食人间烟火,不见人间俗语的极乐世界。
在中国书法史上和佛门的翰墨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已故的现代中国佛教领袖赵朴初。他的书法,笔力劲键、结字精严、浑厚拙朴,大气磅礴而又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赵朴初书法不同于狂僧怀素,也不同于弘一大师,但他超凡脱俗的笔法结字,能体现佛教的意境。这在全国各地的《大雄宝殿》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中国现代书法史树起了一座丰碑。
佛教对书法的影响,主要通过佛教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各种途径,长期的在人们心理上形成特定的佛教文化观念。佛教文化观念被历代书法理论家、书法家所接受,使佛教与书法融汇一体,不可分离。
两晋以后,随佛教的兴盛,文人墨客与僧人交往越来越多,一些知识分子成为佛门居士,成为风尚,绵延不断。一些笃信佛教的高官、名士与禅师们往来密切,打成一片,探讨佛理,有力的促进了佛家与书家的沟通。书人佛家化和僧人书家化,从隋唐到宋代,以智果、可朋、贯休、高闲和苏东坡、黄山谷为代表,他们精于翰墨和佛学,为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1、佛教文化具有庞大而又精深的思想体系,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高层次的。对书家来讲,首先要修炼思想,修身养性,佛教书论最早见于东汉蔡扈的《笔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王羲之要“凝神静虑”,虞世南“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些书法家们把修行引入书法,这是绝妙无比。
2、佛教禅宗思想要求人们排除外在干扰和私心杂念,使意识集中至纯洁、空灵心态,并归复至“清净”的佛性之中。同时还主张“凝神观照”和“沉思冥想”,对书家就是由渐悟到顿悟。释迦牟尼面壁十年就是渐悟过程,书家长期临帖、读帖也是渐悟的过程。有少数人达到顿悟;狂僧怀素,见公孙大娘舞剑,豁然开悟,悟得其书、悟及其法,成为历史上书法大家,精通禅理的黄峪悟到笔法。悟性与书法艺术的联系被书家所认识,并成为评价书家和作品的专用词语。
3、佛“万物俱空”观对书法审美的影响。《般若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思想,在书法艺术中表达为虚与实。实为线条,虚为空白。书法美学虚实说的是“笔墨有无间”的虚实观念。
4、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性对书法的影响。佛教中真正绵延不绝的是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禅宗,它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简单易行。在书法中,这种简易性表现为内在、含蓄、简易、宽博。以连绵不断的宏伟气势的书风为古法与今法融合,滋生了一种宗教魔性。
长期以来,因工作关系与佛教工作和佛门翰墨史有缘,写这篇文章,为了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朋友们交流沟通,谈些肤浅的认识,试想把书法拓展到佛教与书法相结合领域进行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