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书画网
故宫藏品中鲜为人知的秘闻
作者: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0-03-09
据香港媒体报道,北京故宫临摹画家及鉴赏家张瑞根日前在一次讲座中,讲述了故宫藏品很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比如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原本曾被人当废纸等。 宫廷画家须为进士 据《大公报》报道,张瑞根表示,由于书画较难保存,加上战乱,中国宋代以前的名画,很多都是临摹品。如要鉴赏唐代画作,可从绢本质地鉴赏,因为宋代以前的绢本质地较粗糙,画在“帛”上,很难画到很精细的线条。 他又指出,历代宫廷画家,都必须是进士级,考全国三十六名之内为进士,因此,宫廷画家都是很有学识的文人画家。而宋徽宗自己更组织一个画家团队,很多画作都是这些画家画的,然后由他题字,因此,今天看到有宋徽宗题字的画,不一定要他本人画的。他并说,今人能够看到古画真迹,最大功劳是宋徽宗创造了宋裱,这些画在裱好后并一直藏在宫廷中,因而可保存得较好。 张瑞根还分享了一些名画的有趣故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原作应是贴在床边的装饰品。他说,唐代横幅的画,多是张贴在床边,并分成三段,因当时的床都是分成三部分。而直幅的山水画,多是用作屏风,因此,当时的山水画正反两面都能看到有山水。 又如《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时期李后主派画家顾闳中画的,原因是当时韩熙载无心作官,夜夜笙歌,于是李后主派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如侦探般观看韩熙载的生活,要顾闳中在三个月内把实况画出来。张瑞根在多次摹临此画时,发觉这幅画单是临摹最快也要五个月,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可创作并画好,他认为画中很多仕女的部分,是画家根据太师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作者)的仕女画来画,以求能赶快在三个月内完成画作给李后主看。 《神仙图》曾当废纸 张瑞根在故宫临摹名画三十多年,对每幅画的背景、流传故事、所画内容,都经过深入的研究,他并研究各家各派的笔法,才能运用不同的笔法去临摹作品。每每在临摹的过程中,发现古画中有时也有错处,例如画家在画前朝的典故时,却在画中出现不是该朝代的产物等。 他又指出,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应是有残缺的作品,因为在道家中,八是最高的数字,因此,画作应是八十八或一百零八,而不会是八十七。而且,自古以来,都会画五岳代表中华,但这神仙图只画了三岳,故应是有些部分缺失了。他说,这张画作应是吴道子绘于永乐宫壁画的草稿,但单看稿子已看到其白描线条很精采。 张瑞根又往往从临摹名画的题字中,了解到画作的流传故事。如《八十七神仙图》在宋代流入民间,被宫廷画家李公麟在民间看到,原本被人当废纸,李公麟出价两条金条买,贪婪的老板见状便不肯卖,要五条金条才肯卖,令李公麟要用官威才能成功买下来。到近代,该画又流入民间,被画家徐悲鸿在琉璃厂发现,徐悲鸿几乎又借又赊地筹措金钱把画作买下来,放在家中其后却失窃了,后来这幅画被发现在香港市场出现,徐悲鸿再几乎倾家荡产把画买下来,因此该画可说是徐悲鸿的命根子。他还邀请了张大千、齐白石等在画作上题字。 各朝画作色调不同 报道称,张瑞根在临摹宋代山水时,更是深深感受到宋代山水大家那种寄情山水的情怀。他说:“真的是从山水看出眼泪来。”宋代很多山水大家,官场上不如意,便把个人的痛苦经历融入山水中,把心事也抒发出来,他说:“你会看到他们画的枯草,都融入了感情,但画的远处仍有亮点,反映他们仍希望国家太平,思想内容很是丰富。” 此外,在临摹古画时,对各朝代的颜色也需仔细研究,他指出,唐代的绿带红,宋代的绿带黄,元代的绿带蓝,各种色彩都是慢慢研究,调校出来的。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