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中国印章艺术审美六题

 作者:江南一痕  发布日期:2009-12-16

 

 

    一 ,“中国印”的印章艺术创作美
    “中国印”艺术创作之美(指印面的文字与图形创作),可分“图文结体美”,“图文章法美”、“图文刀法美”三种。图文结体又分“图形”与“文字”两类。图,指肖像印、肖形印等;文字,指篆、隶、楷、行、草五种汉字书法体式及少数民族文字、英文等,其每一种书体或文字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和内在的结体规律与审美意趣,无论选择什么文字形态或图形入印创作,只要具有娴熟的印章雕刻技法,而且结体、构图等符合“中国印”创作的形式美规律。要求作者有精湛的书画艺术创作技法与文学、美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图文章法美,主要体现在图、文单元组织在印面中的合理安置。即图与图、文字与文字相互间的依存关系要符合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美。其大与小,虚与实,上与下,长与短,挪与让,正与倚等矛盾,在印章这个“方寸天地”里和谐统一,生动有趣。图文雕刻的刀法美,前人已经总结出有“十三法”之多。但在实际应用中仅有“冲刀法”、“切刀法”、“冲切兼用法”等三种主要刀法。作者根据图文内容、创作风格、印石质地等采取相应的雕刻刀法,以满足其创作前所预想的艺术效果。雕刻刀法之美,在于运刀的角度、力度、速度、深度的瞬间掌控技巧及运刀所产生出的运动美、速度美、节奏韵律美;刀与石之碰撞、挤压所产生的金石残破美,古朴、沧桑美等。
    总之,其用刀如用笔。毛笔书法的笔法有“八面出锋”之说,“中国印”艺术创作的刀法也可“四面出击”,顺刀、逆刀、正刀、侧刀,互为巧用,通过刀法体现出不同印章风格的审美特征,它与图文结体造型、章法构思一起,共同构成一方精美的印章艺术作品,藉以抒发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真切感悟,从而折射出时代光芒与人文情趣。这是一个印章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艺术家与“刻印匠”的分水岭。

    二 ,“中国印”的边款艺术创作美
    边款,是在印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时间、地点,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表示作者对作品的负责。其内容或对印文含义作申发,或叙以诗文、题记、印作评论等。犹如书画作品完成后,在作品上署名、题跋、书款一样,因其位置在印章的边壁,故称之为边款,也有称为边跋或印跋的。
    “中国印”的边款形成可溯源商周钟鼎彝器的铭文。宋元以后,印章开始有款,署有刻印者姓名,实是由此影响启发,派生衍化而来。
    “中国印”艺术的边款美,可分为书法美与图案美二种。书法美,包括篆、隶、楷、行、草等书法之美,作者以石当纸,以刀代笔,内容或刻以诗词长跋,或铭以成语短句;书体或篆、隶,或楷、草等,作者随心所欲,一气呵成。由于书法体式美的特征不同,或端庄,或敦厚,或雄健,或清刚,或俊秀,或飘逸等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单刀、双刀,阴刻(图文凹入)、阳刻(图文凸起),雕刻手法更是独特。作者把毛笔书法的“笔墨韵”与刀刻的“金石趣”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审美视觉冲击力。
    将图案引入“中国印”边款创作,是明清以后石材被广泛用于印章创作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边款艺术样式。因石材软(硬度约在2-3度间)易于受刀,文人墨客借“题”发挥。清代篆刻大家赵之谦将六朝造像移植于印章边款创作,开边款创作之新纪元。其后黄牧甫、易大厂、赵叔儒等前贤以及当代刻印名家多效其法。佛像、罗汉、生肖、建筑等皆可用作边款创作题材。其造型的简炼生动,构图的空灵诡谲,线条的质朴劲健,各臻其妙。
    “中国印”边款创作所表现的书画之美,刀法之趣,金石之韵的审美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印”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拓展了“中国印”艺术的创作领域,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技法与审美意趣,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于书、画、印的艺术样式。

    三 ,“中国印”的印文意蕴美
    印章文辞,是“中国印”艺术思想直呈之要素。离开文辞内容的表述,就很难谈“中国印”艺术的思想意蕴之美。
    印章艺术创作按内容可分“姓名印”、“字号印”、“斋馆印”、“诗词成语印”、“警句格言印”等。除“姓名印”、“斋馆字号印”有特指外,成语、诗词、文赋、警句、格言印内容的思想意蕴之美,均可引起作者与欣赏者的共鸣、共勉。那些朗朗上口,传颂千古之精美绝伦的诗词文赋令人精神振奋,激发斗志;那些掷地有声,睿智而富有哲思的警句、格言、成语,读后令人警醒,使身处逆境的人,或许能在“黑暗”中找寻到一缕明亮的曙光,鼓舞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由此可见,健康向上的文辞内涵对人的激励或鼓舞作用是巨大的,它饱含着情趣美、音律美、力量美、智慧美、思想美等。是文辞的思想意蕴彰显出作者或欣赏者的德性操守,从而提升了“中国印”艺术的文化品格,支撑着“中国印”艺术不断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升。

    四 ,“中国印”的印材质地美
    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银、铜、玛瑙、水晶等,年代久远、存量稀少。现在用作印章创作的材料主要以叶腊石材为主。这种石材在中国主要有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昌化,内蒙古巴林右旗等四大产区,尤以寿山的“田黄石”,青田的“灯光冻”,昌化的“鸡血石”并称印石“三大珍品”。巴林石是近20年来才广泛用作为印石,主要分“巴林鸡血石”、“冻石”、“彩石”三大类。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相似,但奏刀略有涩腻等感觉。
    世界上现有类似中国的叶腊石约一百多处,泰国、朝鲜、日本、南非、意大利、美国等均有产地,但中国的产品最优。中国产叶腊石(Pyrophyllite),石质脂润通透,色彩瑰丽、柔而易刻,最适合“中国印”艺术创作。现在,其珍品数量极少,如“田黄石”、“灯光冻”,昌化“鸡血石”,资源早已枯竭,其价值连城,市面上真品、精品极为罕见。

    五 ,“中国印”的材质色泽美
    “田黄”、“鸡血”、巴林“彩冻”等印不仅脂润通透,而且色泽丰富。这些叶腊石的各种颜色是由Fe2O3、Mgo及其他元素含量的比例变更所致。比如“黑田石”就是由于黑色的Fe23O4影响所致,而青田石单一的青黄基调就是显色元素不多造成的。几百年的经验总结出印石“六德”,以结、润、透、腻、灵、艳这几个方面来辨石,是符合科学的。
    中国四大印石有近300多个品种,不同产地的印石、色泽各不相同,黄、红、黑、白、青、蓝、紫等应有尽有。黄如黄金,红如鸡血,白如膏脂,令人爱不释手。此外,还有各种颜色的玉、水晶、玛瑙等金属硬质印材,色泽鲜艳夺目,观赏性极强。

    六,“中国印”的印钮雕饰美
    印钮,许慎《说文解字》说:“钮,印鼻也”。古人印玺随身携带,因而就在印章顶部钻个圆孔,用绳子将它穿系起来,或者随其所好,在印顶刻上简单的形象作为装饰,“印钮”便产生了。
    “印钮”发展到汉代就有了严格的限制,以不同兽形来显示职位官阶,区别尊卑。皇帝、皇后的印钮饰以“螭虎”,诸侯王饰以驼钮;列侯均为龟钮等。明清石印被广泛应用后,“印钮”雕刻作为一门艺术,不仅造型别致、工艺精湛,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如龙钮,“龙”为皇帝之化身,象征帝王气象;虎,寓意“虎虎有生气”;狮,谐音“事”、“时”,有事事、时时如意之美寓;还有“凤”、“羊”等印钮,象征安宁、吉祥等等。除“印钮”外,有的印体的四个侧面,依其材质、大小、形状的不同,“薄意”雕刻一些山水、花鸟、人物等图饰,艺术水平极高。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汇、融合,相互影响、借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民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幸福喜悦的同时,更高层面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日益澎涨。在当今社会,对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交流,艺术品投资收藏等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已经形成热潮。可以想象,“中国印”艺术与其它艺术品种一样,它的美的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欣赏,并成为国内外一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之交际馈赠的首选礼品。它作为馈赠礼品,不仅具有高古、典雅、尊贵的“国礼”地位,而且,篆、印谐音“赚、赢”。送礼送“赚、赢”,寓意深刻,有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人没有理由可以拒绝它的魅力。此外,作为投资方式,“鸡血石”、“田黄石”、巴林“彩冻石”等质地昂贵的印石存世稀少,产量极为有限,加上经名家雕刻成印章艺术品后,就具有了不可复得的“唯一”性,其投资升值的潜力可想而知。

    中国印,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渊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艺术载体,尊贵的“国礼”地位,广阔的升值前景,成为代表华夏民族诚信、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