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600多年安徽明中都城遗址首揭前朝宫殿面纱

 作者:中新社记者 张强  发布日期:2022-03-19

 

 

中新社合肥3月19日电 题:600多年安徽明中都城遗址首揭前朝宫殿面纱

  中新社记者 张强

  “2021年通过考古发掘,我们首次揭露出明中都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并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地位,为中古以来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的演变研究填补了关键环节的材料。”安徽明中都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志19日介绍说。

  当日,“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2021年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明中都城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乡安徽省凤阳县、淮河南岸兴建的都城,其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分为内、中、外三道城,总面积比北京故宫还大。

  洪武二年(1369年)诏建,六年后以“劳费”为由罢建时已初具都城规模,三重城垣、宫殿、坛庙、中央官署、军事设施,与完整的路网、水系及建城时的窑址、石料厂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

  2014年至2021年,以建设中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考古人员对明中都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系统的考古发掘,累计揭露面积超9600平方米,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王志说,关于明中都城宫殿,史书记载极为简略,仅有“临濠宫殿”“凤阳宫殿”等只言片语,宫殿名称、建筑布局和结构均未明确。

  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发掘前朝宫殿遗址和涂山门遗址。此轮发掘,较为完整地揭露出涂山门的城台、马道及其旁侧城墙的地上、地下结构,首次揭露出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

  王志介绍,目前已发掘探明前朝区宫殿总体呈“工”字形,由前殿、后殿和穿堂组成,均位于夯土台基之上。通过台基夯土内的磉墩分布,复原出前殿与后殿的建筑开间均为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前后殿之间有阔三间、深七间的穿堂。

  同时,后殿西侧接有连廊和附属建筑,该部分建筑组合与史料、历史地图中的明代故宫谨身殿西侧建筑组合非常相似。发掘在后殿北侧还发现一条东西向宫墙和三座宫门,为后宫宫院的前垣墙。

  此外,前殿中部偏后处发现一座黄土中心台,土质纯黄,所处位置正是金銮殿中放置龙椅之处,也是整个明中都宫城的几何中心,且其建造早于宫殿与城墙,或许为风水学说中“点龙穴”的手法体现,是筑城选址理念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局部解剖和针对性勘探,发掘还初步探明了宫殿营建的次序和土作的工艺特点。

  王志说,明中都宫殿建筑用料奢华,石材硕大且多雕刻精美,有“中国数千年来最华丽的都城”之称。在前殿清理出一巨型础石,体量为迄今所见宫殿建筑础石之最。

  记者近日探访明中都看到,古城历经600余年风雨战乱,已残垣断壁,只留有巍峨的城墙屹立在凤阳县新旧城区间。从现存的遗址规模、石刻构建可以感受到明中都昔日的磅礴气势。

  1982年,明中都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7年成为安徽首个中国国家大遗址公园。《凤阳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保护条例》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完)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