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让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作者:  曹淼 孙竞 扶婧颖 万鹏 张聿修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1-03-13

 

 

“十四五”,我们将收获怎样的幸福——让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编者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一个个清晰的数字,宣告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所向,也展开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图景。

  在这个春天,我们眺望五年后的中国,也畅想未来的生活。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钱袋子”更鼓,“家底”更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甩开膀子,铆足干劲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美德蔚然成风,文艺百花齐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仰头见蓝,推窗见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安全守护“稳稳的幸福”。

  这一个五年的约定深远而广阔,既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大愿景”,也蕴藏着百姓人家的“小目标”。如何去实现,如何去奋斗?人民网特别推出《“十四五”,我们将收获怎样的幸福》系列报道,邀请代表委员在开局之年,谈举措,话落实。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撸起袖子怎么干?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王勇超代表:多举措弘扬优秀民俗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脉传薪,前路正长。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许多代表委员思考的问题。

  花费三十年心血,抢救保护四万件民间珍宝,迁复建保护几十个院落的关中古民居……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并不满足于展示自己收藏的文化遗存,更希望让民俗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王勇超向记者表示,优秀的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而成的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根源性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民俗文化沟通着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着传统与现实,并进行着生生不息的传承。

  如何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王勇超向记者表示,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民俗文化展示场所的功能,为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加大力度开展乡村民俗文化资源整理,努力为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发挥作用;三是加大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四是走进乡村和学校、社区,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优秀民俗文化宣讲;五是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院)的社会教育作用,发挥民俗文化的教化、规范、维系、调节等社会功能;六是提升民俗文化理论研究水平,加强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研究项目协同创新。

  李瑛委员:打造城市专属的文化名片

  如何使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全国政协委员李瑛认为,每个城市都应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更要抓住机遇,打造城市红色文化品牌。

  李瑛来自天津。她向记者表示,对于天津而言,我们可以依托天津市政府进行投资立项,制定实施方案,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人民音乐家王莘和其作品《歌唱祖国》,让王莘和《歌唱祖国》成为中国文化品牌。

  “打造城市自己的文化名片,还可以以文化作品为内容,以作者名字命名,在各地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作品、作者的社会影响,组织专业人员创作音乐剧、话剧、歌剧等文艺作品;举办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真正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通过调研,选定文化名人、文化作品作为城市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等。”李瑛说。

  张颐武委员: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推广电子票证

  如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向记者表示,运用数字化,可以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健全。

  张颐武说,别看一张小小的纸质票证不起眼,但它却会束缚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在纸质票证的使用过程中,印刷、取送票据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相比纸质票证,电子票证不仅更为便捷、环保,并且具有可记录、可追溯、无接触等诸多优点。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今天,电子票证的优势更加凸显。

  小小门票,大有可为。张颐武建议,可以从一张门票着手,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未来,人们单凭刷脸就可以自由进出景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无接触消费。他补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各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如针对婴幼儿、残疾人及老年人简化操作流程等。

  傅勇林委员:健全现代文旅产品体系

  物质丰富了,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国门看世界,增长阅历,陶冶身心。如何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傅勇林认为,要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文化、旅游、现代新技术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傅勇林向记者表示,未来文化将多层次、更深入地渗透到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首先要解放思想。他表示,旅游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景区、景点,但这不是旅游的全部。以四川旅游为例,峨眉山、九寨沟闻名天下,但旅游产品绝不只有旅游景点,还包括火锅、钵钵鸡等美食体验,惊艳四座的川剧变脸,以及神秘的古蜀文明等文化元素。其次,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研发、升级改造方面多下功夫,通过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推动整个旅游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