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二月二”青海海东再品“年”文化

 作者:李隽  发布日期:2019-03-08

 

 

  “二月二,龙抬头”,早上9点,青海省海东市河湟新区飘着雪花,就有不少民众聚集在广场上翘首以待……

  “今天要出社火,我和阿爷早早就过来了,每年今天社火好的很,经常看不上。”76岁的藏族奶奶贺卓玛吉和80岁的老伴坐在一起。

  市民李春香感叹道:“耍龙舞狮、跳梆梆舞、看亭子高台……今年这个年过得才有经典‘年味儿’。”

  今年二月二,青海省海东市以“青海年·醉海东”为主题举办了民俗社会调演,来自6个县区的十余项非遗“走”到民众面前,上演了地方特色和农耕气息的狂欢节。

  在青藏高原,过了正月二月二才算是过完了年,虽然民众在正月初七都开始上班忙活,这一天民众都会逛庙会、看社火,最后感受一下年的味道。

  高高的亭台、别致的妆容、色彩艳丽的服饰……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十多名儿童扮演的亭子队精彩亮相。

  亭子高约五六米,装扮“身子”的演员都是4岁至7岁的儿童,他们被固定在结构是铁制外形装扮成花树的道具上,活灵活现。小演员在高空中双臂摆动,若荡秋千,给人一种玄妙、优雅、惊险的感觉。

  “这一次亭子的都是大型秦腔折子戏的主要人物,插花的颜色也是根据故事的情节分不同颜色。”亭子表演的负责人余大烈介绍,老生老旦插黄花,花亭相会、拜花堂等喜庆的故事插红花。

  富有地方特色的亭子已有200多年历史,旧时四人抬,现在改为用拖拉机拉。亭子是社火表演中比较抢眼的一个节目,传承人在服装制作、高台装饰、表演造型等方面都有一手绝活,不断推动这门独特的技艺向前发展。

  “咚、咚,咚、咚、咚……”头戴折角帽子,身着大花长衫,土族群梆梆舞队的阿吾们,左手持鼓举上,右手持鞭,一边跳动舞姿,一边敲响手鼓,动作缓慢而舒展,古朴而粗犷,鼓声节奏深沉又悠扬。

  “梆梆会已经祖祖辈辈流传了400多年,我们土族人家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盛装迎接梆梆会,祈求禳灾避祸。”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李祥龙告诉记者,虽然已去了省城打工,但还是提前回到了村里,和大家一起跳梆梆舞,自从他学会了梆梆舞就已经跳了10年了。

  2007年5月,土族独有的梆梆舞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梆梆舞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占森也过了个忙碌年,他说:“往年二月二,我们只在自己乡镇里庙会时跳,今年让我们好好准备到全市人民面前跳,我们排练了好几天。”

  从西宁专程来看社火的市民吉秀告诉记者:“小时候过年,就盼着看社火,现在的我们住到了城里,每年初七大家都上班了,很少能看到这么多各地的社火了。”(完)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