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彰显特色小镇力量 浙江越城呈现文化旅游双腾飞

 作者: 奚金燕 实习生 吴平  发布日期:2017-10-06

 

 

    初秋时节,走进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东浦小镇,赏一城如画美景、听一场古韵越剧、吃一口黄酒棒冰……在行走之间悄然地融入到小镇的热闹之中,在休憩之时静静地感受小镇的惬意生活。
  时下,文化与旅游携手并进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却是很多城市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此,黄酒的发源地——东浦小镇用实际行动做出示范,以“大绍兴、大黄酒、大文化、大旅游”为战略目标,以打造绍兴黄酒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黄酒产业的集聚创新区、黄酒旅游的示范引领区为创建定位,在无形之中,使文化、旅游以及产业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
  精心雕琢 重现酒乡往日时光
  一直以来,绍兴以“酒缸、酱缸、染缸”行走天下,作为绍兴“酒缸”重要的发源地,东浦小镇积极迎合绍兴打造黄酒小镇东浦片区的契机,依托丰富的古镇资源,将约4.6平方公里(含水面1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划分为黄酒产业创意区、酒乡风情体验区、黄酒文化交流区等四大区块,努力呈现出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和谐画面。
  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在这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浑浊的河水处处可见、陈旧的管线带来安全隐患、突兀的建筑破坏了整体的景观……种种的现象,让这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小镇的发展也渐入困境。
  “以前老镇上只有少数居民,50%的房屋都是闲置的,年轻人都搬到市区里去住,剩下老人带着小孩守着老宅子,非常萧条。”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综合管理处处长阮晓丰坦言,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小镇近些年来做了许多努力。
  洁污纳管、管线入地、两岸景观的改造、泛光照明……自2006年开始,小镇便开始做保护规划。十年的时间里,小镇没有选择大拆大建,相反为了留住原生态的生活状态,避免景区过于商业化,小镇还保留部分居民生活在镇内,而房屋也最大程度上还原明清时期的面貌。
  “黄酒小镇东圃片区的规划原则是,如果有历史价值、时代特征,如上个世纪50年代的建筑,就会保留下来,如果是比较现代的建筑就会进行调整。”阮晓丰告诉记者,原来小镇上有一栋上个世纪80年代造的四层小楼,因为与景区整体风格不符,便立即做出调整。
  如今,规划中的小镇画面一步一步实现,酒馆、民宿、美食、体验馆一应俱全,来到小镇上的游人越来越多,周边的居民也逐渐地在这里聚集,每至傍晚,都会有人自发前来组织唱戏,曾经热闹的古镇风情图正在慢慢地向世人展开。
  产业创新 推开了解黄酒文化一扇门
  “小镇的旅游以黄酒为主题,是因为黄酒有着每年全国产值不高的短板。”在阮晓丰看来,黄酒如今市场占有率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还不了解黄酒。
  为了打开人们了解黄酒的这扇门,近年来,黄酒小镇东圃片区一方面在景区内将文化元素置入其中,通过参观、游览、体验、参与以及演绎等各种形式,将文化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将文化延续下去。
  “小镇在招商的时候,就提出一定的要求,投资这里就必须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就像一家民宿要有黄酒文化元素一样。”阮晓丰坦言,小镇发展旅游业不仅仅只是寻求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为了把文化传承下去。
  其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小镇通过培训,使传统技艺找到年轻的传承人,让年轻人去创业创新,最终吸引消费者来到这里,实现黄酒文化与产业相结合。
  “现在在大酒厂里很多都是自动化生产线酿酒,黄酒的酿造技艺正在流失,这也是为什么小镇特别重视非遗传承的原因。”阮晓丰表示,小镇上的黄酒产业定位是创新产业,不做大规模的酒厂,而是选择做黄酒文创、黄酒的工业体验等,从而真正的将文化传播出去。
  这也成为小镇沟通黄酒与年轻人之间关系的独特做法。“年轻人很少喝黄酒,所以要给年轻人与黄酒搭建一个桥梁,通过文创产品使其了解黄酒、体验黄酒,接近黄酒。”
  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如今提起黄酒必然联想到的特色古镇,东浦再一次成就了“中国黄酒出绍兴,绍兴黄酒出东浦”的佳话。而绍兴,这座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沉淀,今天,面对历史赋予这片土地新一轮的使命,正突破重重困阻,扬帆起航。(完)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