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书画网
画家之间攀比润格害人害己
作者:贾廷峰 发布日期:2012-07-27
前几日与老友王胡子闲聊听闻一笑话:一画家得知另一画家润格比自己高两万,回家后立马将自己的画价悄悄调高了两万,一年后,两画家相遇,这位画家非常懊悔。闲谈中得知自从“自助”升价后,那个画家一年之内一张画也没有卖出去。听来打趣,细想却不免好笑。看到当代画家不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去攀比,丢失艺术状态,放弃艺术创作,一味追逐市场甚至妄图操控市场,互相攀比润格之风日益猖獗,真是可悲、可叹!放眼国内画坛,真可谓名家大师满天飞,而真正能传世的力作却越来越少,画家之间互相攀比润格,似乎变得天经地义。美协会员高于非美协会员,画院院长、美协主席便高于一般画家。这种现象极大扰乱了大家的视野,使中国当代书画市场陷入异常混乱的状态。画家之间互相攀比润格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艺术市场如艺术创作一般,是有章可循的,需要经过漫长的不间断地、循序渐进地培育市场,才逐步形成的。例如何家英,他的书画市场运作了差不多长达20年的时间。从当年的几百元一张到几百元一平尺,再从几千一尺到几万一尺,最终达到几十万一尺。经过一个漫长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才形成了他今天的润格。他的价格与他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有一定关系的,并非如海市蜃楼般盲目而无依据。与何家英走过相似的路的还有很多知名艺术家,如贾又福、田黎明、黄永玉等。他们也都经过当年的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这样一个过程,画价增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在艺术上不断积累、不断沉淀的过程。今天几十万的润格是经历过长久以来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以及面对金钱诱惑时的坚忍,及市场不断的检验和收藏家不断地认可换来的。 可惜的是今天的许多画家,仅仅看到了这些艺术大师高额的润格,却看不见高画价背后承载了多少辛酸与隐忍。许多画家认为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就可以为自己定价,今天五千明天就一万,没有经历过一级市场稳定的运作,就直接送到拍卖行拍卖,借由高额成交价格来为自己造势。但是事实上这种恶意炒作得来高润格的结果,市场却不一定认可,藏家也不一定买单。常常有的画家开口动辄三五万一平尺,其作品在市场中的流通价往往三五千都无人问津,这实际上是画家“自助”成了一种有价无市的状态。古往今来画家多靠鬻画而生,当作品因画价虚高而鲜有问津之时,画家唯有降价才能存活于世,后续的问题就更加耐人寻味了。一旦降价,试问画家如何面对之前高价买入其作品的藏家们?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真诚的奉劝这些画家一句:相较于润格的高低,潜心研究画学更加重要,别的画家价格高自有他高的道理在,千万不要盲目的跟风涨价;况且别的画家润格高,有没有市场接受度只有他自己知道。至于书画价格的运作,交给专业的艺术机构会更加稳妥。经过艺术机构、画廊等一级市场的运作,画家润格的增长会呈现循序渐进的态势,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格相差悬殊,犹如高屋建瓴般的润格表现。只有合理开发与培育艺术市场,藏家才会买账,也才能实现有价也有市的良性循环。 要知道画家与藏家更像是一对知音,艺术是双方唯一听得懂的语言。画家唯有在艺术上有所建树才对得起欣赏自己并愿意投资自己的藏家,其作品也才不会令藏家拿在手中发抖;对靠艺术说话的画家群体而言,唯有耐得住寂寞用心作画,才能作出好画。万万不可一年赚完一辈子的钱,杀鸡取卵式的发掘藏家与市场。真到那一天,谁还会关注你在画什么?当一个靠艺术来发声的人,失掉了人们对其艺术的关注,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可叹、可悲的吗? 事实上,画家在互相攀比润格的同时,创作心态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落诸毫端纸际的笔墨气息俨然不同。艺术的沦陷往往起始于艺术良心的缺失,而真的艺术却始终是超越的艺术,有勇气超越昨天的自己,才能够成就明天的自己。真心希望画家走出攀比润格的怪圈,早日上岸,踏实走一条攀比艺术成果,攀比文化担当和责任的正途!(来源:雅昌艺术网)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