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礼的最高境界是德义

新年说“礼”:最高境界是德义,懂得回报

 作者:李建永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2-01-25

 

 

  都说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何谓“礼”?东汉刘熙《释名》:“礼者,体也,得事体也。”说的是语言行为要妥当得体。东汉许慎《说文》又讲:“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古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本质在于敬,故《墨子》又说“礼,敬也”。礼无不敬,法无不肃。礼就是围绕“敬”所形成的(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规范制度。所以宋儒朱熹讲:“礼,谓制度品节也。”

  礼其实是一种规范。人们常说“礼乐”二字,乐主内,礼主外;乐求同,礼辨异。音乐打动人的内心世界,礼仪规范人的外在行为。音乐体现人的本性与真情,礼所规定的是理所当然的语言行为。孔子问他的儿子小鲤,可曾学《诗》习《礼》否?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有一句很深刻的话:“多凌人者皆不在。”横行霸道胡乱折腾的无礼之徒,折腾来折腾去就把自己折腾掉了。有道是,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礼失去约束力,法就会顶上来。然而,礼是一道“罪与罚”的“防火墙”——“礼禁将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律一旦在谁身上施行,那就已经造成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剧与耗损。所以《孔子家语·贤君》才讲:“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诗经·鄘风·相鼠》亦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是用来传递美好情谊的。礼的最高境界是德义,懂得回报,即《礼记·曲礼上》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也就是民间所看重的“还礼”,讲究“礼不过月,债不过年”。礼可以是礼节礼数,也可以物化为礼品礼物。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话多人不爱。小到亲戚间走动,大到国际上交往,既少不得礼数,亦少不得礼物。《礼记·表记》云:“无礼不相见也。”东汉郑玄注:“礼,谓挚(贽)也。”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都是讲的这个意思。

  礼物,贵在其所体现的德义,不在乎它本身有多么贵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辩证地看,礼重了反倒可能把情义变得轻了,或者彻底变了味儿了。尤其是公务交往以及上下级之间,礼品太昂贵,出手太阔绰,即有攀附、夤缘、贿赂、收买、交易等之嫌,属于“金玉其外,炮弹其中”之类。这些年来,由于没有过好“礼关”而栽了跟头的大小官员,我们看到听到的还少吗?

  俗谚云:“走得亲,放得生。”礼的作用就是让人往来亲近。礼的意义更在于使人事和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和平。在我的故乡塞北农村,素有“淳朴重礼”的传统乡风。即使在物质异常贫乏的年代里,张家儿子过生日吃一顿油炸糕,便会给左邻右舍送去三个五个尝尝鲜;李家亲戚上门包一回饺子,也要给房前院后端来一碟半碗解解馋。乡亲们讲究的是“隔壁送糕,一递一遭”,既注重“礼尚往来”的仪式感,又遵循“礼轻情义重”的本色精神。每每回想起来,都令人感到温暖而美好。《汉书·艺文志》中说:“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而今又到过年,年关即是礼关。我祈盼那淳朴而美好的乡风,吹进都市,吹拂人间!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