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版画 » » 新徽派版画

 

新徽派版画的历程

章 飚

   历史是无情的,并不因为某人的一时显赫,蓄意炒作而就必将青史留名;历史又是公正的,它总是关爱着确实具有开创性和突出贡献者,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应有的历史地位,这些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众所周知,安徽版画有着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公元1619-1667)年间,由于徽商崛起,经济飞速发展,新安画派应运而生。其时民间的雕版印刷业也逐渐趋于鼎盛时期,书籍发行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刻制木刻插图的刻工,像歙县虬村的黄氏和旌德县的刘氏、汤氏家族,世袭刻工业,创作了一批精雕细镂、婉约秀丽的木刻书籍插图,与建安、金陵、武林版画成并驾齐驱之势,被称为徼派版画而誉满全国。它的影响一直绵延至清初,历时一百五十佘午,创造了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辉煌。这时期的作品,仅目前已发现的传世佳作约有八千余件。著名的代表作当推《环翠堂园景图》、《方氏墨苑》、《唐诗画谱》、《西厢记》、《太平山水图》等。
    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迂回曲折的。新安画派由于徽州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技法师承,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早于新安画派崛起的徽派版画却由于明清徽州经济鼎盛期的流逝,印刷术的发展及雕版印刷逐步萎缩凋零,徽派刻工大都移师商业较发达的江浙沪重镇,主要从事着徽墨制作的墨模雕刻业和少量的水印简谱的文化用品的制作。历史变迁、复杂的内外因使名重一时的徽派版画不自觉地走进了低谷。
    历史翻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的诞生给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延安鲁艺来的版画家周芜先生和省内版画家郑震先生开始了安徽画坛上艰难的木刻创作之旅,他们分别接受过解放区革命木刻和鲁迅先生倡导新兴版画的影响和教育。他们在解放初期的岁月中,一方面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影响带动着安徽版画创作的发展,多次联合举办木刻作品展,还有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同时,又担负起培养学子的重任。他们的学生及在其影响下的一批青年,很快在“第三届全国版展”中崭露头角,并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整个50年代,一批安徽版画创作的生力军逐步成长,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安徽版画创作曾形成两个高峰,我们认为:这是“新徽派版画”诞生、发展的准备期。领军人物当属赖少其、郑震、周芜、师松龄先生,他们为培养、造就、锻炼我省的版画创作队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0年代初,中国经济跨过了三年困难时期,文化事业飞跃发展。早在1959年,曾在30年代被鲁迅誉为“最有前途的青年木刻家”赖少其同志调皖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随即被省委指派负责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艺术作品布置工作,这是安徽新徽派版画兴起的契机。赖少其同志以其革命家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和卓越的远见和对徽文化的深刻认识,大力提倡一手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一手抓认真深入生活。组织郑震、周芜、师松龄、张弘、陶天月、宇夫、易振生、丁少中一大批版画家去黄山及重点建设工地体验生活。同时从省博物馆借来徽派古版画原作精品进行认真观摩、学习、研究,取其精华,集体研究构图,大胆借鉴西洋和敦煌色彩,创新求变。创作了《节日的农村》、《黄山云海》、《黄山宾馆》、《梅山水库》、《水库工地》等六件大型版画,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这次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借鉴传统的创作实践,锻炼了我省的一大批中青年版画家,为队伍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作为30年代就投身革命的老干部赖少其同志被迫靠边站,这也为酷爱艺术的他提供了钻研专业的难得机遇和时间。80年代初,又接受了第二次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重任,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赖少其同志更是成竹在胸,重新组织队伍,从颇有成就的青年版画冢中挑选了林之耀等新秀,使第二次创作“新徽派版画”开始了新的征程和冲刺,并将创作视野扩展至全省各地。他亲自带领创作组人员夜宿淮河工地、数上黄山采风、亲临渡江战役战场……言传身教,更深层次地体验生活的真谛和把握创作的闪光点.,经过近一年的奋战,创作了《陈毅吟诗》、《渡长江》、《治淮工地》、《淮煤煤城》、《毛主席在马钢》等一大批版画。这两批版画以其在当时版坛上最大的尺寸及整体的高质量、高水平及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深刻内涵在全国各类画展、报刊、出版物中频频亮相,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国内版画界泰斗,前后两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古元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桦先生在《祝新徽派版画出现》一文中写道:“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明末万历年问,曾出现一个著名的徽派,其光辉成就,为古代版画史的黄金期,成为我国优秀艺术遗产的一部分。五十年内,新兴版画获得飞跃的发展,其中安徽版画家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继承了古代徽派木刻的优良传统,予以革新,加入了时代色彩和地方特点,创为新徽派版画,这些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广泛地反映江淮地区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大自然的风貌,充溢着人民的新思想、美好愿望和真挚的感情,地方色彩特别浓厚,这是在我们版画百花园中开发出的一朵别具风格的鲜艳花朵,广泛地引起中国人民的兴趣,我们以能欣赏这样的新徽派版画而感到高兴。”古元先生认为:“安徽版画家的成就,比较突出,他们继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点,融合于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之中,为创造新徽派版国跨出了可喜的一步。”在这里,两位版画界的前辈已给我省新徼派画的定位和成就给了充分的肯定,我省老一辈版画家的创作实践和成就为我省美术界的版画家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到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在老一辈版画家的带动、影响激励下,安徽新徼派版画的创作进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轻的版画家脱颖而出。80年代初,我省青年版画家范竟达的作品《织》率先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奖,接着师松龄、林之耀、蔡世明、周路、武忠平、万腾卿、班苓、张在元、应天齐、张国琳、章飚、程嘉瑞、张丹平、张丹林、纪念、余超、马忠贤、杨振和、周迎春、陈冰、封学文、丁晖明、师晶、唐任林、童兆源在历届全国版展中纷纷获得奖项;刘建、王兰、林之耀、应天齐、万腾卿、班苓、倪建明、封学文、张丹平先后在全国美术大展中获奖,共荣获一个金奖、四个银奖及众多的铜奖和优秀奖。这些版画精品,或取材于徽州古民居的幽深和神秘,或描绘徽州三雕的精美和绝伦;或表现民间艺术的纯朴和脱俗;既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呈多元的艺术风格,它奠定强化了“新徽派版画”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在安徽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与赖少其先生共创新徽派的骨干画家师松龄及朱曙征,几十年如一日在“新徽派版画”的征途中攀登,1996年,朱曙征设计的系列版画《九华山》邮票,还有1997年师松龄创作的黄山系列版画作品小版张邮票,分别成为国家名片而各自荣获年度的全国最佳邮票奖,将徽派版画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安徽新一代的版画家们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安徽的版画创作乃至于全国的版画创作形势呈现着彷徨低迷的状态。鉴于此,安徽美协的组织者早在2000年初召开的“世纪之交安徽省美术发展研讨会”上,确定了“关注时代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的新徽派美术发展战略,确立了推出美术新人,成就后起之秀,是世纪之初安徽美协的重要指导方针。继新徽派版画的代表人物赖少其、周芜、郑震、师松龄、陶天月、易振生、朱曙征、张在元、蔡世明、赵鸿恩、程嘉瑞等之后,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万腾卿、班苓、张国琳、范竟达、汪炳璋、周路、胡卫平、余多瑞、倪建明、唐任林、赵军、童兆源、封学文、师晶、李雷、余超、周迎春等一大批中青年版画家正在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他们将沿着我省老一辈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
    在新世纪,落实“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的光荣使命已成为安徽美术界的共同心声和殷切期盼!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大大小小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展示和宣传平台,才能不断保持美术队伍生生不息的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出新作品和美术新人。因此在本世纪的第二年,即2002年11月份,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我省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览》,借此春风,我们在全省范围开展大张旗鼓的新徼派版画创作的组织、研讨活动,形成了继承徽派、弘扬徽派、创造新徽派的浓浓艺术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版画展览中,我省共有44位作者的40幅作品入选,并荣获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5件、优秀奖3件,在入选和获奖数上夺得了全国版画展览的桂冠。这一活动,不仅在全国版画创作呈徘徊低迷状态下稳定了我省的版画创作队伍,同时还发现培养了一批在全国版画界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新人,壮大发展和巩固了我省的版画创作队伍。
    接着,我们在全国美协的关怀支持下,发动和依靠社会的力量,又承办了《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2004年大型油画》晋京展;2005年世界十六届国际美术联盟大会暨国际美术特展等,在构建安徽国、油、版整体徽派创作队伍中迈上了新的台阶,进一步扩大了安徽美术界在全国画坛的良好影响。
    艺术攀登征程的脚步不能停留,这是安徽新徽派美术诞生和发展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2006年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开展《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专题创作活动,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部署以及打好徼字牌,做好徼文章、建设“文化强省”的指示精神,以黄山及全省徽派风情、风光和安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为主题,进行创作,旨在继承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革命精神,努力强化打造“新徽派”版画品牌,架构“新徽派”版画学术平台,推出新人新作,建设、巩固“新徽派版画”整体军团和体系。展望未来,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已经具备,“新徽派版画”重铸辉煌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坚信并期待着! (作者为安徽省美协主席)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